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高招网 > 高考资讯 > 备考策略

高考考试数学备考方案,立体几何大题八大解题方法

来源:www.kpxbj.com 2025-05-04

备考策略

  1、平行、垂直地方关系的论证的方案

  (1)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断定,即剖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探寻证题思路。

  (2)借助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合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办法之一。

  (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在高考考试题中用的频率最高,在证明线线垂直时应优先考虑。

  2、空间角的计算办法与方法

  主要步骤:一作、二证、三算;若用向量,那就是一证、二算。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平移法:②补形法:③向量法: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作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重点是作垂线,找射影转化到同一三角形中计算,或用向量计算。

  ②用公式计算。

  (3)二面角

  ①平面角的作法:(i)概念法;(ii)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法;(iii)垂面法。

  ②平面角的计算法:

  (i)找到平面角,然后在三角形中计算(解三角形)或用向量计算;(ii)射影面积法;(iii)向量夹角公式。

  3、空间距离的计算办法与方法

  (1)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常常应用三垂线定理作出点到直线的垂线,然后在有关的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借用于面积相等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2)求两条异面直线间距离:一般先找出其公垂线,然后求其公垂线段的长。在不可以直接作出公垂线的状况下,可转化为线面距离求解(这样的情况高考考试不做需要)。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般找出(或作出)过此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借助面面垂直的性质过该点作出平面的垂线,进而计算;也可以借助三棱锥体 积法直接求距离;有时直接借助已知点求距离比较困难时,大家可以把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从而转移到另一点上去求点到平面的距 离。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及平面与平面的距离一般均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来求解。

  4、熟记一些常见的小结论

  诸如:正四面体的体积公式是;面积射影公式;立平斜关系式;最小角定理。弄了解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的内心、外心、垂心的条件,这可能是迅速解答某些问题的首要条件。

  5、平面图形的翻折、立体图形的展开等一类问题

  应该注意翻折前、展开前后有关几何元素的不变性与不变量。

  6、与球有关的题型

  只能应用老办法,求出球的半径即可。

  7、立体几何读题

  (1)弄了解图形是什么几何体,规则的、不规则的、组合体等。

  (2)弄了解几何体结构特点。面面、线面、线线之间有什么关系(平行、垂直、相等)。

  (3)重点注意有什么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等。

  8、解题程序划分为四个过程

  ①弄清问题。也就是了解求证题的已知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未知是什么?结论是什么?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审题。

  ②拟定计划。找出已知与未知的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从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并准时提取记忆互联网中的有关信息,再将两组信息资源作出合乎逻辑的有效组合,从而构思出一个成功的计划。即是大家常说的考虑。

  ③实行计划。以简明、准确、有序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将解题思路表述出来,同时验证解答的合理性。即大家所说的解答。

  ④回顾。对所得的结论进行验证,对解题办法进行总结。

热点专题

  •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概要:英语
  •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概要:语文
  • 2025北京中高考考试第二次英语听说机在线体验系统开通

[]2018高考考试备考:化

[]2017江苏小高考考试考